Go设计模式(3)-设计原则(gof设计模式按目的分为哪几类)
ccwgpt 2024-10-10 04:51 33 浏览 0 评论
上一篇文章Go设计模式(2)-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里讲过,做设计最重要的是保留合适的扩展点。如何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扩展点呢?
这篇文章会讲解一下经典的设计原则。这些设计原则大家可能都听过,但可能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提炼出这些原则,它们有什么作用。对内一个设计原则,我会尽量找到一个实例,说明它的重要性。通过实例来感受原则,比起只看枯燥的文字有效的多。
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,设计原则是一种思想,设计模式是这种思想的具象化。所以当我们真正领悟到这种思想后,设计的时候会事半功倍。
本文要阐述的原则如下:
- 单一职责原则
- 开放-封闭原则
- 里氏替换原则
- 接口隔离原则
- 依赖倒转原则
- 迪米特法则
单一职责原则
理解原则
单一职责原则(SRP):一个类只负责完成一个职责或者功能。不要设计大而全的类,要设计粒度小、功能单一的类。单一职责原则是为了实现代码高内聚、低耦合,提高代码的复用性、可读性、可维护性。
实施
不同的应用场景、不同阶段的需求背景、不同的业务层面,对同一个类的职责是否单一,可能会有不同的判定结果。实际上,一些侧面的判断指标更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执行性,比如,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就有可能说明这类的设计不满足单一职责原则:
- 类中的代码行数、函数或者属性过多;
- 类依赖的其他类过多,或者依赖类的其他类过多;
- 私有方法过多;
- 比较难给类起一个合适的名字;
- 类中大量的方法都是集中操作类中的某几个属性。
实例
假设我们要做一个在手机上玩的俄罗斯方块游戏,Game类可以设计如下:
type Game struct {
x int64
y int64
}
func (game *Game) Show() {
fmt.Println(game.x, game.y)
}
func (game *Game) Move() {
game.x--
game.y++
}
游戏的显示和移动都放在类Game里。后面需求变更了,不但要在手机上显示,还需要在电脑上显示,而且还有两人对战模式,这些更改主要和显示有关。
这时最好将Show和Move拆分到两个函数,这样不但可以复用Move的逻辑,而且今后无论如何更改Show,都不会影响Move所在的类。
但因为一开始Game职责不单一,整个系统中很多位置使用同一个Game变量调用Show和Move,对这些位置的改动和测试是十分浪费时间的。
开放-封闭原则
理解原则
对扩展开放、修改关闭(OCP):添加一个新的功能,应该是通过在已有代码基础上扩展代码(新增模块、类、方法、属性等),而非修改已有代码(修改模块、类、方法、属性等)的方式来完成。
- 第一点,开闭原则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修改,而是以最小的修改代码的代价来完成新功能的开发。
- 第二点,同样的代码改动,在粗代码粒度下,可能被认定为“修改”;在细代码粒度下,可能又被认定为“扩展”。
实施
我们要时刻具备扩展意识、抽象意识、封装意识。在写代码的时候,我们要多花点时间思考一下,这段代码未来可能有哪些需求变更,如何设计代码结构,事先留好扩展点,以便在未来需求变更的时候,在不改动代码整体结构、做到最小代码改动的情况下,将新的代码灵活地插入到扩展点上。
很多设计原则、设计思想、设计模式,都是以提高代码的扩展性为最终目的的。特别是23种经典设计模式,大部分都是为了解决代码的扩展性问题而总结出来的,都是以开闭原则为指导原则的。最常用来提高代码扩展性的方法有:多态、依赖注入、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,以及大部分的设计模式(比如,装饰、策略、模板、职责链、状态)。
实例
假设我们要做一个API接口监控告警,如果TPS或Error超过指定值,则根据不同的紧急情况通过不同方式(邮箱、电话)通知相关人员。根据Go设计模式(2)-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里讲的方案,我们先找出类。
业务实现流程为:
- 获取异常指标
- 获取异常数据,和异常指标进行比较
- 通知相关人员
所以,我们可以设置三个类,AlertRules存放报警规则,Notification用来通知,Alert用来比较。
//存储报警规则
type AlertRules struct {
}
func (alertRules *AlertRules) GetMaxTPS(api string) int64 {
if api == "test" {
return 10
}
return 100
}
func (alertRules *AlertRules) GetMaxError(api string) int64 {
if api == "test" {
return 10
}
return 100
}
const (
SERVRE = "SERVRE"
URGENT = "URGENT"
)
//通知类
type Notification struct {
}
func (notification *Notification) Notify(notifyLevel string) bool {
if notifyLevel == SERVRE {
fmt.Println("打电话")
} else if notifyLevel == URGENT {
fmt.Println("发短信")
} else {
fmt.Println("发邮件")
}
return true
}
//检查类
type Alert struct {
alertRules *AlertRules
notification *Notification
}
func CreateAlert(a *AlertRules, n *Notification) *Alert {
return &Alert{
alertRules: a,
notification: n,
}
}
func (alert *Alert) Check(api string, tps int64, errCount int64) bool {
if tps > alert.alertRules.GetMaxTPS(api) {
alert.notification.Notify(URGENT)
}
if errCount > alert.alertRules.GetMaxError(api) {
alert.notification.Notify(SERVRE)
}
return true
}
func main() {
alert := CreateAlert(new(AlertRules), new(Notification))
alert.Check("test", 20, 20)
}
虽然程序比较简陋,但是是面向对象的,而且能跑。
对于这个需求,有很多可能的变动点,最可能变的是增加新的报警指标。现在新需求来了,如果每秒内接口超时量超过指定值,也需要报警,我们需要怎么做?
如果在原有代码上修改,我们需要
- AlertRules上添加新的规则
- Check函数增加新的入参timeoutCount
- Check函数中增加新的判断逻辑if timeoutCount > alert.alertRules.GetMaxTimeoutCount(api) {
alert.notification.Notify(SERVRE)
}
这会导致一些问题,一是Check可能在多个地方被引用,所以这些位置都需要进行修改,二是更改了Check逻辑,需要重新做这部分的测试。如果说我们做第一版没有预料到这些变化,但现在我们找到了可能的变更点,我们是否有好的方案能够做好扩展,让下次改动量最小?
我们把Alert中Check做的事情拆散,放到对应的类里,这些类都实现了AlertHandler接口。
//优化
type ApiStatInfo struct {
api string
tps int64
errCount int64
timeoutCount int64
}
type AlertHandler interface {
Check(apiStatInfo ApiStatInfo) bool
}
type TPSAlertHandler struct {
alertRules *AlertRules
notification *Notification
}
func CreateTPSAlertHandler(a *AlertRules, n *Notification) *TPSAlertHandler {
return &TPSAlertHandler{
alertRules: a,
notification: n,
}
}
func (tPSAlertHandler *TPSAlertHandler) Check(apiStatInfo ApiStatInfo) bool {
if apiStatInfo.tps > tPSAlertHandler.alertRules.GetMaxTPS(apiStatInfo.api) {
tPSAlertHandler.notification.Notify(URGENT)
}
return true
}
type ErrAlertHandler struct {
alertRules *AlertRules
notification *Notification
}
func CreateErrAlertHandler(a *AlertRules, n *Notification) *ErrAlertHandler {
return &ErrAlertHandler{
alertRules: a,
notification: n,
}
}
func (errAlertHandler *ErrAlertHandler) Check(apiStatInfo ApiStatInfo) bool {
if apiStatInfo.errCount > errAlertHandler.alertRules.GetMaxError(apiStatInfo.api) {
errAlertHandler.notification.Notify(SERVRE)
}
return true
}
type TimeOutAlertHandler struct {
alertRules *AlertRules
notification *Notification
}
func CreateTimeOutAlertHandler(a *AlertRules, n *Notification) *TimeOutAlertHandler {
return &TimeOutAlertHandler{
alertRules: a,
notification: n,
}
}
func (timeOutAlertHandler *TimeOutAlertHandler) Check(apiStatInfo ApiStatInfo) bool {
if apiStatInfo.timeoutCount > timeOutAlertHandler.alertRules.GetMaxTimeOut(apiStatInfo.api) {
timeOutAlertHandler.notification.Notify(SERVRE)
}
return true
}
Alert类增加成员变量handlers []AlertHandler,并添加如下函数
//版本2
func (alert *Alert) AddHanler(alertHandler AlertHandler) {
alert.handlers = append(alert.handlers, alertHandler)
}
func (alert *Alert) CheckNew(apiStatInfo ApiStatInfo) bool {
for _, h := range alert.handlers {
h.Check(apiStatInfo)
}
return true
}
调用方式如下:
func main() {
alert := CreateAlert(new(AlertRules), new(Notification))
alert.Check("test", 20, 20)
//版本2,alert其实已经不需要有成员变量AlertRules和Notification了
a := new(AlertRules)
n := new(Notification)
alert.AddHanler(CreateTPSAlertHandler(a, n))
alert.AddHanler(CreateErrAlertHandler(a, n))
alert.AddHanler(CreateTimeOutAlertHandler(a, n))
apiStatInfo := ApiStatInfo{
api: "test",
timeoutCount: 20,
errCount: 20,
tps: 20,
}
alert.CheckNew(apiStatInfo)
}
这样今后无论增加多少报警指标,只需要创建新的Handler类,放入到alert中即可。代码改动量极小,而且不需要重复测试。
系统还有许多改动点,大家可以自己尝试去改动一下,所有代码位置:https://github.com/shidawuhen/asap/blob/master/controller/design/3principle.go
里式替换原则
理解原则
里氏替换原则(LSP):子类对象能够替换程序(program)中父类对象出现的任何地方,并且保证原来程序的逻辑行为(behavior)不变及正确性不被破坏。
多态与里氏替换原则的区别: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大特性,也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一种语法。它是一种代码实现的思路。而里式替换是一种设计原则,是用来指导继承关系中子类该如何设计的,子类的设计要保证在替换父类的时候,不改变原有程序的逻辑以及不破坏原有程序的正确性。
实施
里式替换原则不仅仅是说子类可以替换父类,它有更深层的含义。
子类在设计的时候,要遵守父类的行为约定(或者叫协议)。父类定义了函数的行为约定,那子类可以改变函数的内部实现逻辑,但不能改变函数原有的行为约定。这里的行为约定包括:函数声明要实现的功能;对输入、输出、异常的约定;甚至包括注释中所罗列的任何特殊说明。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点判断是否违反里氏替换原则:
- 子类违背父类声明要实现的功能:如排序函数,父类按照金额排序,子类按照时间排序
- 子类违背父类对输入、输出、异常的约定
- 子类违背父类注释中所罗列的任何特殊说明
实例
里氏替换原则可以提高代码可扩展性。假设我们需要做一个发送信息的功能,最初只需要发送站内信。
type Message struct {
}
func (message *Message) Send() {
fmt.Println("message send")
}
func LetDo(notify *Message) {
notify.Send()
}
func main() {
LetDo(new(Message))
}
实现完成后,许多地方都调用LetDo发送信息。后面想用SMS替换站内信,处理起来就很麻烦了。所以最好的方案是使用里氏替换原则,丝毫不影响新的通知方法接入。
//里氏替换原则
type Notify interface {
Send()
}
type Message struct {
}
func (message *Message) Send() {
fmt.Println("message send")
}
type SMS struct {
}
func (sms *SMS) Send() {
fmt.Println("sms send")
}
func LetDo(notify Notify) {
notify.Send()
}
func main() {
//里氏替换原则
LetDo(new(Message))
}
接口隔离原则
理解原则
接口隔离原则(ISP):客户端不应该强迫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
接口隔离原则与单一职责原则的区别:单一职责原则针对的是模块、类、接口的设计。接口隔离原则提供了一种判断接口的职责是否单一的标准:通过调用者如何使用接口来间接地判定。如果调用者只使用部分接口或接口的部分功能,那接口的设计就不够职责单一。
实施
如果把“接口”理解为一组接口集合,可以是某个微服务的接口,也可以是某个类库的接口等。如果部分接口只被部分调用者使用,我们就需要将这部分接口隔离出来,单独给这部分调用者使用,而不强迫其他调用者也依赖这部分不会被用到的接口。如果把“接口”理解为单个API接口或函数,部分调用者只需要函数中的部分功能,那我们就需要把函数拆分成粒度更细的多个函数,让调用者只依赖它需要的那个细粒度函数。如果把“接口”理解为OOP中的接口,也可以理解为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的接口语法。那接口的设计要尽量单一,不要让接口的实现类和调用者,依赖不需要的接口函数。
实例
假设项目用到三个外部系统:Redis、MySQL、Kafka。其中Redis和Kafaka支持配置热更新。MySQL和Redis有显示监控功能。对于这个需求,我们需要怎么设计接口?
一种方式是将所有功能放到一个接口中,另一种方式是将这两个功能放到不同的接口中。下面的代码按照接口隔离原则编写:
//接口隔离原则
type Updater interface {
Update() bool
}
type Shower interface {
Show() string
}
type RedisConfig struct {
}
func (redisConfig *RedisConfig) Connect() {
fmt.Println("I am Redis")
}
func (redisConfig *RedisConfig) Update() bool {
fmt.Println("Redis Update")
return true
}
func (redisConfig *RedisConfig) Show() string {
fmt.Println("Redis Show")
return "Redis Show"
}
type MySQLConfig struct {
}
func (mySQLConfig *MySQLConfig) Connect() {
fmt.Println("I am MySQL")
}
func (mySQLConfig *MySQLConfig) Show() string {
fmt.Println("MySQL Show")
return "MySQL Show"
}
type KafkaConfig struct {
}
func (kafkaConfig *KafkaConfig) Connect() {
fmt.Println("I am Kafka")
}
func (kafkaConfig *KafkaConfig) Update() bool {
fmt.Println("Kafka Update")
return true
}
func ScheduleUpdater(updater Updater) bool {
return updater.Update()
}
func ServerShow(shower Shower) string {
return shower.Show()
}
func main() {
//接口隔离原则
fmt.Println("接口隔离原则")
ScheduleUpdater(new(RedisConfig))
ScheduleUpdater(new(KafkaConfig))
ServerShow(new(RedisConfig))
ServerShow(new(MySQLConfig))
}
这种方案比起将Update和Show放在一个interface中有如下好处:
- 不需要做无用功。MySQL不需要写热更新函数,Kafka不需要写监控显示函数
- 复用性、扩展性好。如果接入新的系统,只需要监控显示函数,只需要实现Shower接口,就能复用ServerShow的功能。
依赖倒转原则
理解原则
依赖倒转原则(DIP):高层模块不要依赖低层模块。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应该通过抽象(abstractions)来互相依赖。除此之外,抽象(abstractions)不要依赖具体实现细节(details),具体实现细节(details)依赖抽象(abstractions)。
实施
在程序代码中传递参数时或在关联关系中,尽量引用层次高的抽象层类,即使用接口和抽象类进行变量类型声明、参数类型声明、方法返回类型声明,以及数据类型的转换等,而不要用具体类来做这些事情。核心思想是:要面向接口编程,不要面向实现编程。
实践
这个可以直接用里式替换中的例子来讲解。LetDo就使用了依赖倒转原则,提高了代码的扩展性,可以灵活地替换依赖的类。
迪米特法则
理解原则
迪米特法则(LOD):不该有直接依赖关系的类之间,不要有依赖;有依赖关系的类之间,尽量只依赖必要的接口
实施
迪米特法则主要用来实现高内聚低耦合。
高内聚:就是指相近的功能应该放到同一个类中,不相近的功能不要放到同一个类中
松耦合:在代码中,类与类之间的依赖关系简单清晰
减少类之间的耦合,让类越独立越好。每个类都应该少了解系统的其他部分。一旦发生变化,需要了解这一变化的类就会比较少。
实践
假设我们要做一个搜索引擎爬取网页的功能,功能点为
- 发起请求
- 下载网页
- 分析网页
所以我们设置三个类NetworkTransporter负责底层网络、用于获取数据,HtmlDownloader下载网页,Document用于分析网页。下面是符合迪米特法则的代码
//迪米特法则
type Transporter interface {
Send(address string, data string) bool
}
type NetworkTransporter struct {
}
func (networkTransporter *NetworkTransporter) Send(address string, data string) bool {
fmt.Println("NetworkTransporter Send")
return true
}
type HtmlDownloader struct {
transPorter Transporter
}
func CreateHtmlDownloader(t Transporter) *HtmlDownloader {
return &HtmlDownloader{transPorter: t}
}
func (htmlDownloader *HtmlDownloader) DownloadHtml() string {
htmlDownloader.transPorter.Send("123", "test")
return "htmDownloader"
}
type Document struct {
html string
}
func (document *Document) SetHtml(html string) {
document.html = html
}
func (document *Document) Analyse() {
fmt.Println("document analyse " + document.html)
}
func main() {
//迪米特法则
fmt.Println("迪米特法则")
htmlDownloader := CreateHtmlDownloader(new(NetworkTransporter))
html := htmlDownloader.DownloadHtml()
doc := new(Document)
doc.SetHtml(html)
doc.Analyse()
}
这种写法可以对应迪米特法则的两部分
- 不该有直接依赖关系的类之间,不要有依赖。Document不需要依赖HtmlDownloader,Document作用是分析网页,怎么得到网页是不需要关心的。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HtmlDownloader怎么变动,Document都不需要关心。
- 有依赖关系的类之间,尽量只依赖必要的接口。HtmlDownloader下载网页必须依赖NetworkTransporter,此处使用接口是为将来如果有更好的底层网络功能,可以迅速替换。当然,此处有点过渡设计的感觉,主要为了契合一下迪米特法则。具体是否需要这么设计,还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。
总结
终于写完了这6个原则,不过对我的好处也很明显,重新梳理知识结构,对原则的理解也更深了一步。宏观上看,这些原则都是为了实现可复用、可扩展、高内聚、低耦合的目的。现在大家在掌握了Go面向对象语法、如何做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、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基础上,可以做一些面向对象的事情了。
原则是道,设计模式是术,后面会写一些设计模式相关的内容。
本文所有代码位置为:https://github.com/shidawuhen/asap/blob/master/controller/design/3principle.go
资料
- 设计模式-golang实现之七大设计原则https://blog.csdn.net/liuyonglun/article/details/103768269
- 设计模式之美https://time.geekbang.org/column/intro/100039001
最后
大家如果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(程序员麻辣烫)
我的个人博客为:https://shidawuhen.github.io/
技术
- Go设计模式(2)-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
- 支付接入常规问题
- HTTP2.0基础教程
- Go设计模式(1)
- MySQL开发规范
- HTTPS配置实战
- Go通道实现原理
- Go定时器实现原理
- HTTPS连接过程
- 限流实现2
- 秒杀系统
- 分布式系统与一致性协议
- 微服务之服务框架和注册中心
- Beego框架使用
- 浅谈微服务
- TCP性能优化
- 限流实现1
- Redis实现分布式锁
- Golang源码BUG追查
- 事务原子性、一致性、持久性的实现原理
- CDN请求过程详解
- 常用缓存技巧
- 如何高效对接第三方支付
- Gin框架简洁版
- InnoDB锁与事务简析
- 算法总结
读书笔记
- 原则
- 资治通鉴
- 敏捷革命
- 如何锻炼自己的记忆力
- 简单的逻辑学-读后感
- 热风-读后感
- 论语-读后感
- 孙子兵法-读后感
思考
- 服务端团队假期值班方案
- 项目流程管理
- 对项目管理的一些看法
- 对产品经理的一些思考
- 关于程序员职业发展的思考
- 关于代码review的思考
- Markdown编辑器推荐-typora
- 上一篇:项目流程管理(项目流程管理的作用)
- 下一篇:【源码分享】给你一个开源文库网站
相关推荐
- css布局方案汇总(28个实例图文并茂)
-
简介布局在我们前端日常开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一个好的布局能简化代码的同时还能提高网页的性能。常见的布局方法有浮动(float)布局、绝对定位(position)布局、表格布局(table)、弹性(fl...
- 十款免费的CSS框架加速Web开发
-
Pure这是Yahoo最新推出的一款CSS框架,它只有HTML和CSS,没有使用任何JavaScript语言。总大小只有4.4kb,但功能却非常丰富,支持响应式样式和各种导航、表格、表单、按钮、网格和...
- Tailwind CSS 是不是目前世上最好的CSS框架?
-
转载说明:原创不易,未经授权,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今天看了一篇国外大佬对TailwindCSS的看法,在这里分享给大家,看看大家是否赞同,以下是其相关内容的整理,由于翻译水平有限,欢迎大家讨论和指...
- 下一代 CSS 框架:Mojo CSS,为何如此受欢迎?
-
TailwindCSS推出即受到广大开发者的欢迎,当前Githubstar数已达77.8k。它是一个功能类优先(utility-first)的CSS框架,它提供了一系列功能类,让开发者...
- 常见的几种摄影构图方式
-
摄影构图,是一种在摄影画面中表现结构美、形式美的方式。构图能让摄影主体更加突出,画面更加有序。所以说,构图在摄影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。无论是前期构图还是后期构图,摄影者都要对构图有一个比较深的了解。...
- 风光摄影10大构图技巧,会用构图,照片更容易好看
-
风光摄影10大构图技巧,会用构图,照片更容易好看先解释一下,为什么会使用构图之后,照片更容易好看?因为,构图是根据很多好看的照片,总结出来的技巧,使用这些构图技巧,就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,也就是用...
- 掌握框式构图的摄影技巧,会让摄影爱好者的作品更有魅力!
-
很多摄影爱好者都知道摄影构图中有个框式构图,但大多数人对框式构图的摄影技巧,却一知半解。所以摄影爱好者们有必要更全面、深入的了解,并掌握框式构图,会对你摄影水平的提高更有帮助。【欢迎点击上方关注:金立...
- 这个构图很简洁,但为什么不耐看?
-
摄影爱好者最常犯的错就是过于复杂、主体不明确,但当遇到简单的场景往往又会出现单调、不耐看的状况。为什么会这样?说白了还是观察力不够。下面是本周的摄影入围习作,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照片中主体、陪体以及背景...
- 初学者需要记牢的八种常用构图法
-
作者:冯海军摄影中,构图很关键,决定照片是否成功,所以在构图上要加以重视和推敲,虽然说构图无定法,但是也有很多的规律可循,以下列举几种常用构图,会对初学者有很大的帮助。多彩刘卫洲摄苏州姑苏俱乐部(...
- 构图这件事不难!掌握14种构图模式就稳了
-
如果说视觉元素是视觉信息的载体,那么构图就是视觉元素的载体。没有适当形式的构图对视觉元素有机、有序地承载,平面设计将无法传达预定的设计意图和视觉信息。因此,对于平面设计而言,构图是平面设计不可或缺的重...
- 框架构图如何使用?
-
1分钟教你用手机拍大片。今天我们利用框架构图,在不同的运镜方法下拍摄。·首先将手机贴近地面,拍摄人物走过的画面。·然后利用3D效果的背景衬托,将手机贴近地面,以低角度仰拍人物。·最后我们用高清画质来呈...
- 面构图的5种超实用的构图形式 前景构图,框架构图,填充构图
-
面构图的5种超实用的构图形式。为什么有的人拍摄的照片好看又舒适?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善用构图。大家好,今天带大家了解摄影中5种超实用的面构图形式。·一、前景构图。前景是构图中的神奇要素,可以提升照片的表...
- 一看就懂!跟着马格南的大师学构图
-
马格南图片社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,其网站包涵了太多经典的名字和照片。细细品味这些经典图片,能够学到很多有用的构图手法。跟着大师走,总不会错吧?前后景的运用这似乎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,仔细看...
- 这才是框架构图,有想法!能给你启发么?
-
框架构图大家并不陌生,但并不是有一个框就行了。框架构图用得不好,就很死板生硬,给人感觉很假。如果你理解透了,拍出的作品不会单调。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框架构图,你看看有哪些妙用?1.广角与长焦的应用长焦...
- 7B小模型写好学术论文,新框架告别AI引用幻觉
-
ScholarCopilot团队投稿量子位|公众号QbitAI学术写作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查询文献引用,而以ChatGPT、GPT-4等为代表的通用大语言模型(LLM)虽然能够生成流畅文本,但...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- 一周热门
- 最近发表
- 标签列表
-
- 若依框架 (41)
- MVC框架 (46)
- spring框架 (46)
- 框架图 (58)
- bootstrap框架 (43)
- flask框架 (53)
- quartz框架 (51)
- abp框架 (47)
- jpa框架 (47)
- scrapy框架 (52)
- beego框架 (42)
- java框架spring (43)
- grpc框架 (55)
- 前端框架bootstrap (42)
- orm框架有哪些 (43)
- ppt框架 (48)
- 内联框架 (52)
- winform框架 (46)
- gui框架 (44)
- cad怎么画框架 (58)
- ps怎么画框架 (47)
- ssm框架实现登录注册 (49)
- oracle v (42)
- oracle字符串长度 (48)
- oracle提交事务 (4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