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生六记简介_浮生六记简介南康
《浮生六记》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,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。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,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,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,终至理想破灭。本书文字清新真率,无雕琢藻饰痕迹,情节则伉俪情深,至死不复;始于欢乐,终于忧患,漂零他乡,悲切动人。此外,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《影梅庵忆语》。
浮生六记 《浮生六记》是清朝长洲人沈复(字三白,号梅逸)著于嘉庆十三年(1808年)的自传体小说。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《浮生六记》的残稿,只有四卷,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,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。“浮生”二字典出李白诗《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》中“夫天地者,万物之逆旅也;光阴者,百代之过客也。而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?”。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: 浮生六记 版本 闻尊阁板《浮生六记》是最早的铅印板,有杨引传序和“尊闻阁王”王韬跋。杨引传序言中说“六记已缺其二”。王韬曾说少时(1847年前)曾读过这本书,可惜没有抄写副本,流亡香港时,常常怀念它。王韬在1877年为尊闻阁版所写的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。 1936年林语堂将《浮生六记》四篇翻译成英文,分期连载於《天下》月刊。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,并作长序言。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“芸,我想,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。”还猜想“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”。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“全抄本”,有卷五卷六,实为后人伪作。 俞平伯曾根据《浮生六记》的前四篇作《浮生六记年表》。 该书目录 卷一闺房记乐 卷二闲情记趣 卷三坎坷记愁 卷四浪游记快 卷五中山记历 卷六养生记道
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所著的一部回忆录体小说。它分为六个部分,分别是《岳阳楼记》《京口北固亭记》《滁州西涧》《东篱乐府》《临安春雨初霁》和《浮生六记后记》。这六记记载了沈复的生活经历、思想感悟和社会观察,揭示了清代社会的缺陷和致命症结。
每一篇都有自己的主题和特点,如《岳阳楼记》以咏怀楼为线索,描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人生于世的感慨;《京口北固亭记》则以游玩北固亭为主线,揭示了社会腐朽和人们虚荣心的深层次原因。浮生六记凭借出色的文学与思想水平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。
浮生六记是张岱所写的一部记载其自己人生经历的随笔,其名中的“六记”指的是“少年记”、“梦游记”、“南渡记”、“京口记”、“钱塘记”和“南京陷落记”这六篇。整部书以记叙为主,主要写了张岱自己在不同的年代、地点,经历了不同的人事、风景、情感和社会背景的变迁。
如少年时的游乐,梦游时的奇怪遭遇,南渡时的抗击倭寇,京口时的读书修养,钱塘时的观赏自然,南京陷落时的种种不幸和挣扎等等,开合了一个平凡人的一生所遇所见。
其语言平实、自然,形式简洁、规整,思想深邃、超然。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自传体散文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