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祇_神祇风暴
神祗(zhī)是一种错误的用法,并不存在这个词语,正确用法是神祇(qí)。
神祇:“神”指天神,“祇”指地神,“神祇”泛指神明。
【读音】shén qí
【示例】吾不知子之牧羊,何所用哉?神祇岂宰杀乎?——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【民间形象】神祇作为民间信仰一般可以理解为:天神与地神;谓司中﹑司命﹑风师﹑雨师;泛指神灵。
拓展资料
祗,读作:zhī。汉字基本字义是敬,恭敬。
神祇(qí)是宗教观念之一,超自然体中的最高者,一般被认为不具物质躯体,但有其躯体形象。不受自然规律限制,反之却高于自然规律,主宰物质世界,能对物质世界加以直接或间接影响。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中,多少存有这种概念,但因文化的不同,人们对神的认知却又千变万化。
神祗(zhī)是一种错误的用法,并不存在这个词语,正确用法是神祇(qí)。 神祇:“神”指天神,“祇”指地神,“神祇”泛指神明。
区别一、释义不同
神灵:神话传说之物。
神祇:天神和地神,泛指神明。
区别二、引证出处不同
神灵: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神灵之休,祐福兆祥,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坛以明应。令太祝领祀,秋及腊间祠。三岁天子一郊见。”
神祇:《书·汤诰》:“尔万方百姓,罹其凶害,弗忍荼毒,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。”